黄道十二宫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天文、占星术和历法意义。它本身并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而是由对黄道进行数学划分所创造。要理解黄道十二宫,必须要先知道黄道是什么。




1.1.黄道

黄道是跟踪太阳每年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天文学圈——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地球绕行太阳一周需要一年,这一年里地球上看太阳在天空运行一周的路线为黄道(ecliptic)。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在特定星团背景下的年轮来测量一年,他们根据太阳在这个圆上的进程来定义历法。因此,黄道又被称为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因为从地球上看来,太阳似乎是绕着地球在转,因此黄道的测量历史上采用了地心视角。

1.2.分点

当太阳轨道横穿黄道上的天球赤道时会产生两个相交点,全世界的白天和夜晚时长是相等的。因此,这两个相交点被称为“分点”,(拉丁语:aequs,“equal”+nox,“night”),即春分点和秋分点。

1.3. 黄道带与黄道十二宫

黄道带是一条以黄道为中心,在黄道两侧延伸9°的很小但极为重要的空间带。我们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包括地球)都运行在这个类似的轨道平面上。当我们从地球看向天空时,太阳系中所有可观测到的行星活动都发生在这条狭窄的空间带内,同时逆时针围绕太阳旋转。其结果是位于天空的这一部分空间带上的星座一直是天文学家和占星家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们的恒星共同构成了一个宏观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可以观察到行星位置的变化。

占星学家将黄道带中的十二个星座称为黄道十二宫,即十二星座。占星学上的黄道十二宫象征了心灵的结构和动力,代表了以统一为目标的内在驱动力。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黄道十二宫描绘出了一个分层组织、具有十二阶段和十二种动力的动机模型(又称原型),每一个星座都构成了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当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



1.4. 白羊座为什么是黄道带的第一宫

太阳从天赤道下方到天赤道上方的运动,为地球北半球的春天下了天文学上的定义,因为从那时开始,北半球的白天将比夜间要长。大约2000年前,这个被传统称为春分点(上一页天球示意图中的绿色点位置)的位置被选为黄道带的起点,它被称为“零度”,或“白羊座0度”,因此白羊座是黄道十二宫中的第一宫。

为什么黄道带被划分为十二等分?

黄道带是一个圆,它描绘了太阳全年的位置。黄道带的圆和所有的圆一样,都是360度。古巴比伦人把360这个数字归为一个圆。太阳绕行黄道一圈需要365天,而365不容易被整除,360则是最接近它的数字,因此将黄道带划分为12等分这使得许多的天文学周期更容易产生相关性。

一个可靠的历法需要对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有复杂的了解,但在基本层面上可以注意到,太阳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从地平线的同一点升起,在重复其年周期之前,会照亮365天。在这个每年的太阳周期中,我们也很容易注意到它们是十二个月球周期:月球平均每年(只多余几天)有十二次盈亏。

因此,黄道带采用了所有历法中通用的模板:黄道带中有四个主要的划分,由四个相等的四分之一分隔90°,确定黄道与赤道相交的位置,以创造四季的天文开始。

每个季度分为三个30°的星座,每个星座对应太阳在黄道带中的运动和太阳在这30°中运动所需的30天/月的时间。
黄道带是天文学和历法原理的完美结合。虽然黄道带的度数和一年中的天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精确(一年是365天,一个圆是360度),但将黄道带用作监测行星运动和相互作用或考虑季节变化影响的参考系统仍然是完全有效的。这个系统在设计中融入了很深的哲学推理,它的发展开始有助于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探索形状和几何关系的神秘本质的时候,产生了形而上学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数字排列可以决定质量和数量。

所以有很多已知的信息来解释为什么黄道十二宫有12个等分而没有其他的分法。在占星学中,这些划分的意义并不完全来自星座图像或黄道带的季节性影响,尽管大多数占星家仍然认为这两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星座,黄道星座和黄道十二宫有什么不同

英语的“星座”有两种拼法,一种是Constellation,这是天文学上的恒星群,称作星座,遍布天球。而黄道带内的恒星群则为Sign,这是黄道星座(sign)。

星座(constellation)和黄道星座(sign)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黄道星座”一词适用于位于黄道带区域的一组恒星。不同的文化,甚至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种文化,在调整星座边界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片天空中不同数量的星座。然而,黄道带本身作为一个天体圈的数学划分,只被划分为12个等距的“黄道带”。“星座(constellation)”和“黄道星座(sign)”描述了不同的事物:


  • Constellation:星座,是天上一群肉眼可见的恒星的组合,以前的人们把天上的星星连结起来,想像成各种动物、物品或人物。现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经把天上划分为88块,亦指88个星座。即使如此,民间仍有北斗七星、夏季大三角等通俗称法,而这些通俗称法中的恒星组合称为星群。
  • Sign:黄道星座,也俗称“十二星座”,是由天文学原理确定的。天文学家们时常也会充当占星家的角色,试图从占星学中获得更多的天文信息。
  • Zodiac: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被肉眼看到,它们也不期望与共享名称的天文学意义的“星座”产生关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天文学上的星座的大小差异很大,而黄道十二宫则没有大小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当巴比伦人提出黄道十二宫的说法时,他们识别出了位于黄道十二宫测量区域内的18个可见星座(也有一些观点是17个星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便于天文测量,以及为了适配黄道带重要性的增加,他们减少了星座的数量。但调整黄道星座的边界是为了简化十二星座与黄道带的联系,反之亦然。黄道十二宫的12个数量的星座设计从未随着天文学星座边界的调整而改变过。


为什么BBC说黄道带实际上包含13个星座?

BBC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谣言来源于达拉·奥布莱恩(BBC的观星节目主持人)混淆了星座(Constellation)与星座(Sign)的概念,也未能明确区分黄道带和黄道十二宫。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黄道经过十三个星座,但这些并不构成占星学意义上的星座。

在1930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了星座边界之后,黄道目前经过13个官方认可的星座:历史上被称为“黄道星座”的12个星座(因为它们的全部或大部分都在黄道带内),再加上主要部分位于黄道带外的蛇夫座。

然而蛇夫座并不是一个新的星座。在托勒密2世纪的《天文学》中,它和其他许多星座一起被编入目录,在那里它被称为“七星座”,“蛇王座”。人们总是感觉它是一个小星座是因为黄道穿过这个星座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星座,其星座的大部分都没有被黄道带所包含,所以它不被认为是“黄道星座”。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4)的编辑们对黄道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太阳“经常经过一个不被认为是黄道带成员的星座(蛇夫座)”给出了非常准确和可靠的解释。

黄道十二宫的数目、大小或界限是否曾经改变过?

黄道带作为数学、天文学工具的发展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黄道带不会改变,也不会改变其划分的数量或大小,但真正改变的是其相关的起点,即春分点,在可见星座的背景下移动。这是因为当太阳每年越过赤道进入春天时,它会在它以西50秒的弧度处回到原点。所以黄道十二宫相对于可见的星座有一个非常缓慢的,几乎不易察觉的向后的岁差运动。

这种被称为“岁差”的现象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希腊天文学家希帕库斯对此进行了讨论,柏拉图诗意地暗示了这一点。托勒密的天文学和占星学著作(第二章)清楚地解释了黄道带对历法的影响,以及黄道带测量如何结合对其影响的认识。公元14年,后者,托勒密的《四分法》,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占星学著作,因为托勒密在古代世界所持的尊重的立场,以及他的著作提出合理论据的方式,以理智地证明像这样的占星学原理。

在许多方面,岁差知识是西方使用的黄道带系统的基本原理。让黄道带的起点在可见星座的框架下向后滑动,是保持黄道带与季节一致的天文学必要性。尽管岁差运动的速度很慢,人一辈子也很难肉眼辨识出来,但每隔72年,岁差运动会产生大约1°的黄道差。这意味着古典天文学家注意到黄道带的零点落在可见的白羊座的末端附近,但在中世纪,它落在双鱼座的中间附近。零点目前正转移到水瓶座的开始,因此有一首歌唱到:“这是水瓶座时代的黎明”。

在26000年的时间里,黄道带将在背景星座的映衬下发生一场彻底的革命。这在占星学上被称为宇宙“大年”,被古代哲学家描述为影响地球的最重要的天文周期。根据古代占星术理论,它的完成应该带来一个伟大的经验回归,在那里一个文明的“时代”结束,另一个开始。

1.5. 星座(宫位)守护星

假如将黄道十二宫比喻成房屋,那么其守护星就是房子内的主人。

守护星对于星座而言具有主宰、统御和守护的意思,同时也具有与星座的特质形成类比和相似的涵义。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每个星座的守护星来掌握十二星座的特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